自然界水中的溶氧量
1 min read
0 Comments
自然界中的水溶氧量(Dissolved Oxygen, DO)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包括溫度、壓力、鹽度、水流速度以及水生生物的活動等。以下是自然界中水溶氧量的一些基本情況:
溫度影響
水溫越高,溶氧量越低。例如:- 在 0°C 時,水的飽和溶氧量約為 14.6 mg/L。
- 在 20°C 時,水的飽和溶氧量約為 9.1 mg/L。
- 在 30°C 時,水的飽和溶氧量約為 7.5 mg/L。
壓力影響
大氣壓力越高,水的溶氧量越高。例如,在高海拔地區,水的溶氧量會較低。鹽度影響
鹽度越高,水的溶氧量越低。海水中的溶氧量通常低於淡水。水流速度
水流速度越快,水的溶氧量越高,因為水流可以促進氧氣的溶解。水生生物活動
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會增加水中的溶氧量,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則會消耗氧氣。自然水體的典型溶氧量
- 河流與溪流:通常溶氧量較高,約為 6-10 mg/L,因為水流速度快且與空氣接觸頻繁。
- 湖泊與池塘:溶氧量較低,約為 4-8 mg/L,尤其是深水區域。
- 海洋:溶氧量約為 4-6 mg/L,表層水體較高,深層水體較低。
生態意義
溶氧量是衡量水體健康的重要指標。低溶氧量可能導致水生生物窒息,甚至引發「死水區」(Dead Zone)現象。
總結來說,自然界中的水溶氧量因環境條件而異,通常在 4-10